以卓越的信息技術,持續推動制造業創新發展
2月6日,武漢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全市科技創新大會新聞發布會。會上宣布,武漢將聚焦制造業創新,全力打造產業、賽道、企業三大新先鋒。高質量建設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,推進“人工智能+”,加快部署具有行業領先水平的大模型,力爭人工智能全年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。
“創新是動力,產業是載體,我們將落實全市科創大會的工作部署,聚焦制造業創新,全力打造產業、賽道、企業三大新先鋒。”武漢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明文龍介紹,在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方面,促進硅鋼一期項目投產,推動低碳煉鋼改造,力爭鋼鐵產業規模全年達到1000億元。大力發展高端電子化學品等精細化工,支持重點企業化工新材料產品推廣應用,力爭石化產業規模全年達到900億元。搶抓消費品以舊換新的機遇,推進消費品產業增品種、提品質、創品牌,力爭消費品全年產業規模達到2700億元。
強化存儲器、化合物半導體等細分領域創新能力,推動商用硅光平臺通線運營,支持建設集成電路創新研究院,加快智能芯片、智能網絡設備等新基建產品發展,力爭電子信息制造業全年產業規模達到4400億元。大力發展智駕系統、車規級芯片等細分賽道,強化自動駕駛領域的產業集聚和政策引導,力爭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全年產業規模達到3000億元。強化工業母機、綠色智能船舶、低空經濟的產業創新能力,力爭高端裝備全年產業規模達到2500億元。
落實開源體系建設實施方案,建設工業軟件生態共性平臺,聚力突破工業軟件,軟件產業全年營收超4000億元。高質量建設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,推進“人工智能+”,加快部署具有行業領先水平的大模型,力爭人工智能全年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。圍繞火箭鏈、衛星鏈、數據鏈、服務鏈“四鏈”融合,推動“箭、星、網、端”全產業鏈發展。突出發展生物創新藥和高端醫療器械,打造全國領先的數智病理產業集群。
加強前瞻謀劃、政策引導,圍繞制造業主戰場,統籌實施未來產業13個細分領域2025年度重點任務清單,開拓200項典型應用場景,培育50家以上“未來之鷹”企業,爭創國家未來產業先導區。
明文龍介紹,將持續提升國家信息光電子、數字化設計與制造等2家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承擔國家戰略、賦能行業發展、自我造血等能力水平。同時,圍繞三維半導體集成、北斗、合成生物等領域,爭取更多創新資源、產業資源布局。
同時,首批10家產業創新聯合實驗室已在各自賽道競速賽跑,2025年度80余項攻關任務全部落實落地,今年將集中發布一批階段性創新成果。組建謀劃第二批產業聯合創新實驗室。
依托龍頭企業建設產業鏈中試平臺、布局建設中試公共服務機構、強化現有創新和服務平臺中試功能,建立110家以上中試平臺培育庫,推動一批自主研發的中試軟硬件產品投入使用,促進技術迭代、工藝改進和產品創新,大幅提高成果產業化成功率。
為方便提供優質服務,請留下新的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