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卓越的信息技術,持續推動制造業創新發展
先進制造業的工廠與傳統工廠有啥不一樣?
先進制造業的工廠與傳統工廠有什么不一樣?先來看一組工業和信息化部的統計數據。截至今年2月,全國已建成3萬余家基礎級智能工廠。今年以來,全國80個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普遍保持高速增長,國家出臺的設備更新政策也讓制造業企業加快智能化與綠色化轉型。接下來,去兩家先進制造工廠實地看一看。
湖南株洲這個全國最大的硬質合金產業集群里,這家企業今年一口氣更新了3條綠色智能生產線,新上的21臺自動機械手已正式投產運行。
山東青島的這家智慧工廠,今年開始用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生產制造,平均每分鐘就能下線約10臺智能冰箱。
今年前4個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增超四成
最新數據顯示,今年前4個月,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442.9萬輛和430萬輛,同比分別增長48.3%和46.2%。
新產品密集推出 機器人“出圈”前景廣闊
在先進制造領域,一季度,我國3D打印設備、工業機器人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4.9%、26.0%。而除了工業機器人,像服務機器人、人形機器人等,先進制造所帶來的產業變革也讓中國制造的產品打開了新市場。
先進制造給產業鏈提出了哪些更高要求?
中國先進制造業的發展面臨著挑戰,但也迎來了新的機遇。面對當前復雜國際形勢,中國的先進制造對于產業鏈帶來了哪些改變,又提出了哪些更高的要求?來聽專家分析。
中國先進制造業發展正推動產業鏈發生深刻變革。首先是產業升級和重構,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的轉變。這種轉型也是加速的,比方汽車制造向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升級,電子信息產業向人工智能、大數據、云計算等領域拓展,也促使產業鏈向更高附加值的環節延伸。另外,區域協同與集群效應增強。京津冀、長三角、粵港澳大灣區等通過產業鏈分工協作形成了互補的優勢。國家級的先進制造業集群也通過上下游集聚,推動全產業鏈的競爭力的提升。產業鏈延伸和拓展,不僅支撐供應鏈優化和自主可控,而且對于全球的價值鏈重構也有很好支撐。
加速供應鏈本土化和區域化布局,是減少了對國外關鍵零部件和技術依賴。實際上在幫助全球提高供應鏈穩定性和安全性。當然,這對產業鏈的各環節也提出更高的要求,在技術創新能力上,未來,也要求進一步的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,要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,以應對國際技術競爭和產業升級的壓力。
在人才上,先進制造業未來要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的力度,對產業鏈升級發展提供人才保障。上下游之間企業要實現更緊密協作和配合,共同攻克產業鏈中的薄弱環節和關鍵問題,提高它的整體效率和競爭力,也增強抗風險能力。
發展先進制造業 我們還需要什么?
5月13日,中國人民銀行、金融監管總局等聯合印發意見,提出30條重點舉措,加大金融支持廣州南沙建設力度,而支持高端制造產業發展正是其中的一項重點任務。在當前復雜的國際形勢下,發展先進制造業,我們還需要什么?繼續來聽專家分析。
首先是技術攻堅與自主創新體系的構建。關鍵的核心技術像高端芯片、工業軟件等“卡脖子”問題要引導企業加大基礎研究投入,通過稅收優惠、財政補助等政策激勵,將企業研發項目納入國家重大科研計劃。要完善產學研協同機制,一起突破核心技術壁壘,集中資源攻克高端數控機床、工業傳感器等“卡脖子”技術。
另外,要人才培養與產業鏈協同升級?,F在人才缺口非常巨大,一方面培養高端技術工人,另一方面吸引高端復合型人才參與關鍵技術攻關。優化產業鏈區域布局,針對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,引導東部等發達地區向中西部等轉移技術和一些產業。推動產業鏈鏈主企業與中小企業形成需求供應生態,提升產業鏈效率。需要金融賦能與綠色數字化轉型,降低企業融資成本。同時也要深化國際合作與規則對接,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,推動中國技術轉化為全球標準。最后,要繼續深化政策優化和制度保障,完善知識產權的保護,優化營商環境與政策協同也要強化風險應對的機制。
中國先進制造業突圍之路要以技術自主化來筑牢根基,中國在先進制造業全鏈條突破是有決心的,只有在多維度協同發力下,才能在復雜國際形勢中實現從“中國制造”到“中國智造”的躍升。
為方便提供優質服務,請留下新的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