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卓越的信息技術,持續推動制造業創新發展
嵐圖武漢工廠的智慧大屏上,碳足跡數據實時跳動,牽動著該廠材料及輕量化總監陳嘉玥的神經,他說:"有效減少碳排量,不僅關乎企業的市場競爭力,也決定著產業的技術制高點。
生產每個環節碳排放被實時監控,汽車零部件“打包"生產,數據機房泡“冷水澡”降溫,建筑垃圾變成電能、磚塊.在廠房、園區,武漢一系列低碳創新正在運用,既降低了生產碳排放,又提升了企業核心競爭力。
競速綠色低碳新賽道,武漢企業紛紛向新而行,乘“數"而上,以發展的“含綠量”持續提升產業的“含金量”
傳統制造“智慧煥新”
近百個汽車零件合為一個
聽不到鋼卷轟鳴,40余臺智能小車高效穿梭,“鋼卷不落地”有序運行。7月16隨著首批鋼卷裝車駛出廠區,武漢鋼鐵有限公司硅鋼部新能源無取向硅鋼分廠正式投產運營。
"從工藝裝備到物流系統,再到生產流程設計,全部是武鋼自主研發。"該廠廠長唐爽充滿自信。這座新工廠采用全球首創的10余項核心技術,構建起“5G+智慧管控平臺”,讓整座工廠實現全流程綠色化生產,每年可減少碳排放400萬噸,相當于36萬公頃森林的年吸碳量,
“綠量”就是“發動機”,減碳能力就是競爭力。如今,綠色制造不再被企業視作“選擇”, 而是必然挑戰。
8月4日上午,位于武漢經開區云峰工廠的一體化壓鑄廠房項目建設繁忙,這里將建成2條全新壓鑄產線。
"近百個零件合為一個,減少了車身零部件數量,實現輕量化,減少碳排放。”對于在建生產線的亮點,東風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分公司總經理吳曉飛一語道明。
去年,東風汽車引入全球最大智能壓鑄機,首期將建成2條壓鑄產線,預計2026年投產,將生產后底板、電池托盤兩種大型壓鑄件,
盛夏驕陽下,企業廠房頂上,大片光伏板熠熠生輝,如同一片藍色的海洋。這里是年發電量達2000萬千瓦時的嵐圖18.8兆瓦光伏電站
這些“綠電”占工廠總用電量的34%,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.1萬噸。而這還不是企業“綠色足跡”的全部。
嵐圖汽車生產車間技術人員告訴長江日報記者,嵐圖汽車在涂裝環節采用水性涂料,減少了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排放。他們還通過優化生產流程,降低了能源消耗和廢棄物的產生。
材料新、工藝新、管理新,在武漢,制造業企業正在修煉硬核實力,形成“用綠色造綠色”的低碳生產范式。
為方便提供優質服務,請留下新的信息